学科竞赛是检验学生学科素养与创新能力的重要舞台,也是区域教育质量的 “晴雨表”。近日,2025 年第 39 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成绩公布,东城区学子不负众望,从全国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7 所学校的学生成功斩获一等奖,用亮眼成绩印证了东城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领域的深厚积淀。
一、国初赛场东城闪耀:7 校上榜,汇文中学领跑
此次化学奥赛初赛,东城区共有 7 所优质中学的学生登上一等奖榜单,获奖人数与学校分布均体现出区域化学学科教育的均衡与优质。具体获奖情况如下:
一等奖学校名称 | 人数 |
---|---|
北京汇文中学 | 8 |
北京市第二中学 | 7 |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 | 6 |
北京市第五中学 | 2 |
北京景山学校 | 1 |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 | 1 |
北京市东直门中学 | 1 |
从数据可见,北京汇文中学以 8 人获奖的绝对优势成为东城此次竞赛的 “领头羊”,展现出该校在化学学科竞赛培养上的突出实力;北京市第二中学、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紧随其后,分别有 7 人、6 人获奖,形成 “头部校引领,多校齐发力” 的良好态势;北京市第五中学、景山学校等 4 所学校也各有 1-2 人获奖,进一步印证了东城区化学学科教育 “多点开花” 的均衡格局。
二、成绩背后:东城深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此次 7 校学子集体斩获一等奖,并非偶然,而是东城区长期深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然结果。近年来,东城教育系统围绕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优秀学子” 目标,在学科竞赛领域持续发力:
一方面,依托汇文中学、二中、171 中、五中这些拥有深厚学科底蕴的优质校,组建专业竞赛指导团队,配备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竞赛培训与个性化指导;另一方面,通过搭建 “校内选拔 - 区级集训 - 市级交流” 的阶梯式培养体系,让有潜力的学生从初中阶段就能接触竞赛知识,逐步积累学科素养,为高中阶段冲击国家级竞赛奠定基础。
这种 “提前布局、精准培养、资源倾斜” 的模式,不仅让东城在化学奥赛中屡获佳绩,也在数学、物理、生物等其他学科竞赛中稳步提升,形成了 “多学科协同发展,各学校特色凸显” 的拔尖人才培养生态。
三、未来展望:剑指全国决赛,续写东城荣光
目前,获得初赛一等奖的学子已具备晋级全国决赛的资格。接下来,他们将在学校与区域教育部门的支持下,进入更密集的备赛阶段,迎战更高规格的全国赛场。
对于东城区而言,此次初赛成绩既是对过往拔尖培养工作的肯定,也为未来教育优化指明了方向 —— 将继续深化优质校与薄弱校的资源联动,扩大竞赛培养覆盖面,让更多有学科兴趣与潜力的学生获得成长机会;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入更前沿的学科资源,助力学子在全国决赛中突破自我,为东城教育、首都教育赢得更多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