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存!2026北京小升初全年流程表,关键节点、政策要点与升学攻略

发布时间:2025-10-29 18:18:26 | 点击次数:477 | 编辑:初老师 | 来源:北京小升初信息网
摘要 2026年北京小升初是一场“信息战”与“规划战”,从9月体测到次年7月分班考,每个节点都需精准把控。家长可收藏本文时间轴,结合孩子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计划

对于北京小升初家庭而言,清晰把握全年升学节奏是顺利迈入目标校的关键。北京小升初信息网结合最新升学动态,整理出2026年北京小升初全年时间轴,涵盖体测、政策发布、信息采集、志愿填报、录取等核心环节,并附上实用备考建议,助力2026-2028届家长提前规划、高效准备。

一、2025年9月-10月

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是重视体测成绩(直接关联中考)与初步熟悉升学政策,为后续规划打下基础。

1.四、六、八年级体测

新中考改革后,四、六、八年级体测成绩将直接计入中考体测总分,对升学竞争力影响显著。根据2025年各区安排,2026届小升初相关体测(对应小学阶段关键年级)集中在9-10月:

时间节奏:海淀区四年级体测通常率先启动,东城区、朝阳区等随后跟进,具体时间以学校通知为准。

备考建议:提前了解体测项目(如耐力跑、跳绳、坐位体前屈等),每天安排30分钟左右专项训练,避免因体测成绩拖后腿。

查询渠道:可通过各区教委官网或学校通知,获取体测时间、地点、缓考政策等详细信息。

2.政策“扫盲”

2026年小升初政策尚未发布,但家长可通过2025年政策提前掌握核心要点,减少后续准备盲区:

重点关注内容:各区入学条件(京籍/非京籍材料要求)、入学途径(公办划片、公办寄宿、民办校、九年一贯制直升等)、跨区入学流程、热门校招生动态。

信息获取技巧:加入各区小升初交流群,实时获取政策解读、学校动态、在读家长经验分享,同时领取升学手册、真题等备考资料,实现“省时高效”信息收集。

二、2025年10月-12月

这一阶段需从“政策了解”转向“个性化规划”,明确孩子升学方向与备选路径。

1.分区域梳理政策差异

北京各区小升初政策存在细节差异,例如海淀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机会较多,西城区更注重学区划片稳定性,朝阳区民办校选择较丰富。家长需:

针对目标城区,整理2025年入学途径的具体要求(如公办寄宿的报名条件、民办校的招生范围)。

若有跨区入学需求(如回户籍或实际居住地升学),提前列出所需材料清单(如房产证、户口本、社保缴纳证明等),避免后续材料不足延误流程。

2.初步锁定目标校

结合孩子成绩、兴趣特长(如科技、艺术),筛选3-5所目标校,重点关注:

学校办学特色(如是否有科技实验班、重点班配置)、近年中考成绩、师资力量。

目标校往年招生途径(如是否参与公办寄宿、是否有集团内直升名额),为后续针对性准备提供方向。

三、2026年1月-2月

寒假前后是“学业收尾”与“特殊需求处理”的关键节点,需兼顾成绩与转学事宜。

1.期末考试

1月左右的小学期末考试不仅是对学年知识的检验,部分初中在“分班考”中也会参考小学阶段成绩。建议:

督促孩子梳理学科薄弱点,针对性复习,确保基础知识点无遗漏。

若目标校有“重点班”,可提前了解分班考范围(如数学拓展知识、英语阅读难度),利用寒假进行轻度预习。

2.寒假转学

根据往年规律,1-2月(寒假前)各区教委将发布中小学转学通知,主要针对因家庭住址变更、户籍迁移等需跨区/跨校就读的学生:

注意事项:转学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申请,部分热门学校学位紧张,可能无法满足所有转学需求,建议提前与目标校教务处沟通学位情况。

参考渠道:关注“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或各区教委官网,及时获取转学通知与流程指南。

四、2026年3月-4月

3-4月是小升初“信息量爆发期”,校园开放日与官方政策发布两大事件需重点关注。

1.校园开放日

多数初中会在4-5月举办校园开放日(部分学校可能提前至3月),家长可带孩子走进校园,直观了解:

硬件设施(教室、实验室、操场、宿舍等)、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特色课程(如社团活动、兴趣班)、作息安排、食宿条件(若为寄宿制学校)。

现场咨询招生老师,确认2026年招生计划、报名要求等关键信息,避免依赖“往年经验”导致信息偏差。

温馨提示:开放日需提前通过学校官网或公众号预约,建议携带笔记本记录关键信息,同时拍摄校园环境照片,方便后续与孩子一起复盘选择。

2.官方政策发布

4月下旬至5月上旬,各区教委将正式发布2026年小升初政策,需重点关注:

政策变化点(如是否调整公办寄宿招生比例、民办校招生范围是否缩小)。

官方公布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时间安排”,严格按照时间表推进各项流程(下表为2026年参考安排,具体以官方最终通知为准):

时间节点

核心工作内容

4月30日前

完成小学毕业生信息核对(学校统一组织,家长需确认孩子信息无误)

5月1日起

开通“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http://yjrx.bjedu.cn),发布入学政策宣传

5月6日-5月31日

小学和初中入学信息采集(非京籍、新进京学生需重点关注,确保信息填报准确)

5月8日-5月14日

各区教委受理回户籍/实际居住地跨区初中入学申请、材料审核与登记

6月6日-6月9日

民办小学、公办寄宿小学报名(通过入学服务平台提交申请)

6月12日前

民办学校、公办寄宿学校派位录取,可在入学服务平台查询录取结果

6月14日-6月15日

各小学审核入学相关材料(家长需按学校要求提交房产证、户口本等原件及复印件)

7月3日

全市小升初统一派位录取(公办划片等主要途径的录取日)

7月上旬

各小学、初中发放新生入学通知书,确认报到时间与入学准备事项

五、2026年5月-6月

这一阶段是小升初“实操核心期”,信息采集与志愿填报直接决定升学结果,需谨慎对待。

1.入学信息采集

采集对象:所有小学毕业生(含京籍、非京籍),尤其是无北京学籍的新进京学生,必须完成信息采集才能获得升学资格。

采集平台: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http://yjrx.bjedu.cn),需在5月6日-5月31日期间完成填报。

注意事项:信息采集内容包括孩子户籍、家庭住址、父母联系方式等,务必如实填写;填报后需打印《信息采集表》,后续报名、审核需用到。

2.跨区入学申请

若需回户籍或实际居住地所在区升学,需在5月8日-5月14日期间向目标区教委提交申请,携带材料包括:

户口本、房产证(或租房合同及完税证明)、小学学籍证明。

非京籍学生还需提供父母在京社保缴纳证明、居住证等(具体以目标区政策要求为准)。

审核通过后,才能在目标区参与后续志愿填报与录取。

3.志愿填报

各区志愿填报时间略有差异(通常在5月底至6月初),需根据入学途径选择对应志愿:

公办划片:按照学区划分填报对应公办校,需了解划片范围是否有调整。

公办寄宿/民办校:可填报多所学校,但需注意“志愿优先级”(部分区按第一志愿优先录取),避免盲目填报热门校导致“落榜”。

建议策略:采用“冲-稳-保”组合,即1所略高于孩子水平的“冲刺校”、2-3所匹配水平的“稳定校”、1所保底校,确保不失去升学资格。

六、2026年7月

7月是小升初的“收获期”,同时需为初中入学做好最后准备。

1.查询录取结果,领取入学通知书

7月3日左右,全市统一公布小升初派位录取结果,家长可登录入学服务平台查询;6月12日前可查询民办校、公办寄宿录取结果。

7月上旬,学校将发放新生入学通知书,需注意:

保持手机畅通,避免设置陌生号码拦截(部分学校会电话通知领取时间)。

仔细阅读通知书内容,明确报到时间、所需携带材料(如户口本、疫苗接种证明)、分班考安排等。

2.分班考与入学准备

多数初中会在7月中下旬组织新初一分班考(部分学校在8月底),考试结果直接决定孩子是否能进入重点班:

备考重点:数学(侧重小学奥数基础、初中衔接知识点)、英语(增加阅读理解篇幅与词汇量)、语文(文言文入门、作文素材积累)。

其他准备:提前购买初中教材进行预习,调整作息时间(适应初中更紧凑的学习节奏);部分学校会安排入学教育、家长会,需按时参加,了解初中管理制度与家校配合要求。

特别提醒:7月尽量避免离京,若确有必要,需提前与学校沟通,确保不缺席分班考、入学教育等关键环节。

 

声明:本文来源网络,由北京小升初信息网站团队排版编辑,若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温馨提示

  2025年小升初招生调整多,新1-6年级的家长想掌握升学政策、了解招生变动带来的新机会,关注公众号【在京家长帮】,与众多家长共同进步!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在京家长帮

热搜内容
1 海淀各区域小升初二派全攻略合集!区域一至五志愿填报、升学策略详解
2 英语要学到什么程度才能对小升初有用?
3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汇总(城五区3-6年级)无答案
4 2026小升初参考,东西海石丰等区初中全市招生校汇总
5 教师节,什么样的祝福能让老师倍感温暖?看这篇就够了!
6 2025西城幼升小重点关注!各学区幼升小招生简章汇总!
7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北京各区期末考试真题试卷汇总
8 北京中学联合北京明诚外国语学校建立钱学森班!
9 小升初DZ“救星”!DZ 物理强化课助力孩子叩开名校大门
10 告别死记硬背!北外王牌精读词汇课,帮孩子突破英语词汇难关
常用工具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在京家长帮
官方
微信
2025
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