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北京小升初家庭而言,清晰把握全年升学节奏是顺利迈入目标校的关键。北京小升初信息网结合最新升学动态,整理出2026年北京小升初全年时间轴,涵盖体测、政策发布、信息采集、志愿填报、录取等核心环节,并附上实用备考建议,助力2026-2028届家长提前规划、高效准备。
一、2025年9月-10月
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是重视体测成绩(直接关联中考)与初步熟悉升学政策,为后续规划打下基础。
1.四、六、八年级体测
新中考改革后,四、六、八年级体测成绩将直接计入中考体测总分,对升学竞争力影响显著。根据2025年各区安排,2026届小升初相关体测(对应小学阶段关键年级)集中在9-10月:
时间节奏:海淀区四年级体测通常率先启动,东城区、朝阳区等随后跟进,具体时间以学校通知为准。
备考建议:提前了解体测项目(如耐力跑、跳绳、坐位体前屈等),每天安排30分钟左右专项训练,避免因体测成绩拖后腿。
查询渠道:可通过各区教委官网或学校通知,获取体测时间、地点、缓考政策等详细信息。
2.政策“扫盲”
2026年小升初政策尚未发布,但家长可通过2025年政策提前掌握核心要点,减少后续准备盲区:
重点关注内容:各区入学条件(京籍/非京籍材料要求)、入学途径(公办划片、公办寄宿、民办校、九年一贯制直升等)、跨区入学流程、热门校招生动态。
信息获取技巧:加入各区小升初交流群,实时获取政策解读、学校动态、在读家长经验分享,同时领取升学手册、真题等备考资料,实现“省时高效”信息收集。
二、2025年10月-12月
这一阶段需从“政策了解”转向“个性化规划”,明确孩子升学方向与备选路径。
1.分区域梳理政策差异
北京各区小升初政策存在细节差异,例如海淀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机会较多,西城区更注重学区划片稳定性,朝阳区民办校选择较丰富。家长需:
针对目标城区,整理2025年入学途径的具体要求(如公办寄宿的报名条件、民办校的招生范围)。
若有跨区入学需求(如回户籍或实际居住地升学),提前列出所需材料清单(如房产证、户口本、社保缴纳证明等),避免后续材料不足延误流程。
2.初步锁定目标校
结合孩子成绩、兴趣特长(如科技、艺术),筛选3-5所目标校,重点关注:
学校办学特色(如是否有科技实验班、重点班配置)、近年中考成绩、师资力量。
目标校往年招生途径(如是否参与公办寄宿、是否有集团内直升名额),为后续针对性准备提供方向。
三、2026年1月-2月
寒假前后是“学业收尾”与“特殊需求处理”的关键节点,需兼顾成绩与转学事宜。
1.期末考试
1月左右的小学期末考试不仅是对学年知识的检验,部分初中在“分班考”中也会参考小学阶段成绩。建议:
督促孩子梳理学科薄弱点,针对性复习,确保基础知识点无遗漏。
若目标校有“重点班”,可提前了解分班考范围(如数学拓展知识、英语阅读难度),利用寒假进行轻度预习。
2.寒假转学
根据往年规律,1-2月(寒假前)各区教委将发布中小学转学通知,主要针对因家庭住址变更、户籍迁移等需跨区/跨校就读的学生:
注意事项:转学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申请,部分热门学校学位紧张,可能无法满足所有转学需求,建议提前与目标校教务处沟通学位情况。
参考渠道:关注“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或各区教委官网,及时获取转学通知与流程指南。
四、2026年3月-4月
3-4月是小升初“信息量爆发期”,校园开放日与官方政策发布两大事件需重点关注。
1.校园开放日
多数初中会在4-5月举办校园开放日(部分学校可能提前至3月),家长可带孩子走进校园,直观了解:
硬件设施(教室、实验室、操场、宿舍等)、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特色课程(如社团活动、兴趣班)、作息安排、食宿条件(若为寄宿制学校)。
现场咨询招生老师,确认2026年招生计划、报名要求等关键信息,避免依赖“往年经验”导致信息偏差。
温馨提示:开放日需提前通过学校官网或公众号预约,建议携带笔记本记录关键信息,同时拍摄校园环境照片,方便后续与孩子一起复盘选择。
2.官方政策发布
4月下旬至5月上旬,各区教委将正式发布2026年小升初政策,需重点关注:
政策变化点(如是否调整公办寄宿招生比例、民办校招生范围是否缩小)。
官方公布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时间安排”,严格按照时间表推进各项流程(下表为2026年参考安排,具体以官方最终通知为准):
时间节点 | 核心工作内容 |
|---|---|
4月30日前 | 完成小学毕业生信息核对(学校统一组织,家长需确认孩子信息无误) |
5月1日起 | 开通“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http://yjrx.bjedu.cn),发布入学政策宣传 |
5月6日-5月31日 | 小学和初中入学信息采集(非京籍、新进京学生需重点关注,确保信息填报准确) |
5月8日-5月14日 | 各区教委受理回户籍/实际居住地跨区初中入学申请、材料审核与登记 |
6月6日-6月9日 | 民办小学、公办寄宿小学报名(通过入学服务平台提交申请) |
6月12日前 | 民办学校、公办寄宿学校派位录取,可在入学服务平台查询录取结果 |
6月14日-6月15日 | 各小学审核入学相关材料(家长需按学校要求提交房产证、户口本等原件及复印件) |
7月3日 | 全市小升初统一派位录取(公办划片等主要途径的录取日) |
7月上旬 | 各小学、初中发放新生入学通知书,确认报到时间与入学准备事项 |
五、2026年5月-6月
这一阶段是小升初“实操核心期”,信息采集与志愿填报直接决定升学结果,需谨慎对待。
1.入学信息采集
采集对象:所有小学毕业生(含京籍、非京籍),尤其是无北京学籍的新进京学生,必须完成信息采集才能获得升学资格。
采集平台: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http://yjrx.bjedu.cn),需在5月6日-5月31日期间完成填报。
注意事项:信息采集内容包括孩子户籍、家庭住址、父母联系方式等,务必如实填写;填报后需打印《信息采集表》,后续报名、审核需用到。
2.跨区入学申请
若需回户籍或实际居住地所在区升学,需在5月8日-5月14日期间向目标区教委提交申请,携带材料包括:
户口本、房产证(或租房合同及完税证明)、小学学籍证明。
非京籍学生还需提供父母在京社保缴纳证明、居住证等(具体以目标区政策要求为准)。
审核通过后,才能在目标区参与后续志愿填报与录取。
3.志愿填报
各区志愿填报时间略有差异(通常在5月底至6月初),需根据入学途径选择对应志愿:
公办划片:按照学区划分填报对应公办校,需了解划片范围是否有调整。
公办寄宿/民办校:可填报多所学校,但需注意“志愿优先级”(部分区按第一志愿优先录取),避免盲目填报热门校导致“落榜”。
建议策略:采用“冲-稳-保”组合,即1所略高于孩子水平的“冲刺校”、2-3所匹配水平的“稳定校”、1所保底校,确保不失去升学资格。
六、2026年7月
7月是小升初的“收获期”,同时需为初中入学做好最后准备。
1.查询录取结果,领取入学通知书
7月3日左右,全市统一公布小升初派位录取结果,家长可登录入学服务平台查询;6月12日前可查询民办校、公办寄宿录取结果。
7月上旬,学校将发放新生入学通知书,需注意:
保持手机畅通,避免设置陌生号码拦截(部分学校会电话通知领取时间)。
仔细阅读通知书内容,明确报到时间、所需携带材料(如户口本、疫苗接种证明)、分班考安排等。
2.分班考与入学准备
多数初中会在7月中下旬组织新初一分班考(部分学校在8月底),考试结果直接决定孩子是否能进入重点班:
备考重点:数学(侧重小学奥数基础、初中衔接知识点)、英语(增加阅读理解篇幅与词汇量)、语文(文言文入门、作文素材积累)。
其他准备:提前购买初中教材进行预习,调整作息时间(适应初中更紧凑的学习节奏);部分学校会安排入学教育、家长会,需按时参加,了解初中管理制度与家校配合要求。
特别提醒:7月尽量避免离京,若确有必要,需提前与学校沟通,确保不缺席分班考、入学教育等关键环节。
声明:本文来源网络,由北京小升初信息网站团队排版编辑,若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025年小升初招生调整多,新1-6年级的家长想掌握升学政策、了解招生变动带来的新机会,关注公众号【在京家长帮】,与众多家长共同进步!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在京家长帮

热搜内容
在京家长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