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北京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中心城区的现状,让不少郊区家长面临 “择校难”。但 2025 年,这一局面正被打破 —— 北京市教委重点打造的六所 “实验系” 学校陆续落地,覆盖通州、密云、怀柔、大兴、丰台、房山,且均由顶尖名校承办,真正实现 “名校基因移植”,让郊区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海淀、西城级别的优质教育。
一、六校布局:覆盖多区,定位 “教育样板间”
这六所 “实验系” 学校并非简单的新建校,而是北京市教委直属、市级财政直接支持的 “教育标杆项目”,硬件设施与师资力量均有高标准保障,且承担着教育改革探索任务。具体布局与承办资源如下:
学校名称 | 所在地 | 承办 / 合作方 | 办学层次 | 核心特色 |
---|---|---|---|---|
北京第一实验学校 | 通州区宋庄 | 北京十一学校联盟 | 幼儿园至高中 | 共享十一学校资源,探索全学段贯通育人 |
北京第二实验学校 | 密云区怀柔科学城东区 | 北京四中 | 十二年一贯制 | 北京市 “3 个 100” 重点工程,保障科研人才子女就学 |
北京第三实验学校 | 怀柔区雁栖镇 | 清华附中 | 十二年一贯制 | 服务怀柔科学城,打造 “三实三融” 育人体系 |
北京第四实验学校 | 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 |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 | 十二年一贯制 | 推行 “五统一” 教学模式,支撑临空经济区发展 |
北京第五实验学校 | 丰台区 | 北京十二中联合总校 | 十二年一贯制 | 丰台区唯一市教委直属校,2025 年迎首批高中生 |
北京第六实验学校 | 房山区良乡大学城 | 人大附中 | 十二年一贯制 | 服务良乡大学城人才子女,原计划名现调整为 “良乡大学城实验学校” |
从定位来看,每所学校都紧扣区域发展需求:北京第三实验学校定向服务怀柔科学城科研人员,北京第四实验学校对接大兴机场建设者,北京第六实验学校则拉高房山良乡大学城的教育竞争力,实现 “教育与区域发展同频”。
二、名校赋能:课程、师资全移植,无差别享优质教育
这六所学校的核心优势,在于 “名校基因的无缝移植”—— 承办校均为北京市级示范校,从课程体系、管理模式到师资团队全面输出,让郊区学生无需跨区,就能获得与中心城区名校一致的教育体验:
北京第一实验学校:由十一学校联盟总校校长李希贵任校长,沿用十一学校 “学习社区” 设计与全学段贯通理念,高中部(北京第一实验中学)还入选通州区 “1+3” 培养实验校;
北京第三实验学校:清华附中直接派驻管理团队与骨干教师,还邀请清华教授、怀柔国家实验室专家定期指导,强化科创素养培养;
北京第四实验学校:遵循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 “五统一”(师资、课程、教学、活动、招考统一)模式,确保教学质量与本部同质;
北京第五实验学校:由原北京十二中校长李有毅任校长,推行 “融 +” 课程与导师制,2025 年首届中考就实现 “开局即精彩”。
三、2025 最新进展:多校迎新,部分学校已投用
2025 年是六所 “实验系” 学校的关键推进年,多所学校迎来重要节点,部分已正式开门迎新:
北京第一实验学校:义务教育部 2023 年已投用,高中部(北京第一实验中学)2025 年 8 月开工,同年借址开学,未来将提供 66 个高中学位班;
北京第二实验学校:一期工程于 2025 年 8 月 20 日开工,规划 24 班小学 + 42 班中学,共 66 个班、2790 个学位,将分两期建设;
北京第三实验学校:2025 年 9 月正式迎来首批新生,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各招 4 个班,学校规划 72 个班、2970 个学位;
北京第四实验学校:东校区 2025 年 7 月完成竣工验收,9 月已开学招生,西区与区投部分预计 2026 年完工,建成后共 84 个班、3510 个学位;
北京第五实验学校:2022 年已启动办学,2024 年科技园校区投用,2025 年 9 月迎来首批高中新生,形成 “一校三址” 布局;
北京第六实验学校:办学方案持续推进,此前网友咨询时,相关部门回应已更名为 “良乡大学城实验学校”,建设按计划展开。
声明:本文来源网络,由北京小升初信息网站团队排版编辑,若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025年小升初招生调整多,新1-6年级的家长想掌握升学政策、了解招生变动带来的新机会,关注公众号【在京家长帮】,与众多家长共同进步!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在京家长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