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升初的序幕一拉开,不少家长就陷入迷茫:到底啥时候开始准备?机会都藏在哪?作为关注了 3 年小升初的过来人,想分享些实在经验 —— 这事儿拼的不只是娃的成绩,更是家长的 “信息敏感度” 和 “决策力”。
一、准备别等六年级:四五六年级就有机会窗口
很多家长以为小升初是六年级的事,其实从四五年级起,各种机会就悄悄出现了。
六年级的窗口虽多,但 “懂行的家长早有准备,不懂的家长等到初一还一脸茫然”。比如学神级的娃,可尝试跨区的神测、人大附早陪,但外区想进,必须有硬实力证明,否则学校审核时会直接拒信。若明知是 “分母” 还硬挤,不仅没意义,还可能让娃过早受挫。
二、3 类机会路径:看清适配方向
1. 集团校:最稳妥的 “隐蔽渠道”
集团内部选拔越来越早、越来越隐蔽,但并非遥不可及。直升名额有限,建议让娃多和班里学霸抱团,互相分享消息 —— 有时候一个隐蔽的通知,就可能决定娃的出路。
2. 非集团校:别放弃,家长 “支棱起来” 有机会
非集团校的娃也不是没出路。身边有个真实案例:朋友家娃对应 “渣校”,六上考 289 分,没证书、不是三好,本想躺平。最后一次机会窗口,在建议下她去 “梦校” 门口蹲守,跟门卫聊家常、留电话。一周后门卫通知她去投简历,最终娃进了朝阳区一梯队初中的游学实验班。
不是鼓励大家跟保安套近乎,而是想说明:小升初关键期,家长要主动打探,尤其娃成绩不错但 “存在感弱” 时,多 “蹦哒两下”,可能就被看见。
3. 意外机会:进入 “学校池子” 很重要
有些机会藏在 “看不见的地方”。比如北中会搞多次选拔,不少没投过简历的娃也能接到电话,可能是五下成绩、奥数学习,或是参加过科技论坛等活动进入了学校数据库。别轻信 “只有 295 分、三好生、FCE 才能接到电话” 的说法 —— 娃的名字只要被学校 “看见过”,就有机会。
三、家长别做 3 件事:不盲从、不焦虑、不盲目追名校
不盲从:多听小升初讲座、看分析文章,但别照单全收,结合娃的能力判断;
不焦虑:不用拉着队友一起慌,更别把焦虑传给娃,别让娃 “没头苍蝇似的补救考证”;
不盲目追名校:实力够就投简历,简历单薄别硬凑;若娃不是学习的料,提前规划 “托底方案”。
像我自己,虽接到北中实验班邀请,但最终选了娃的直升初中 —— 这所学校已不是 “渣校”,还有好班型,娃在熟悉环境里能更专注学习。
四、核心建议:清楚 “想要什么” 比啥都重要
关注小升初的过程,不是为了更迷茫,而是为了更清晰:自己该做什么、娃还差在哪、哪些学校适配。与其焦虑随大流、事后悔恨,不如提前准备、理性选择 —— 适合娃的,才是最好的。
声明:本文来源网络,由北京小升初信息网站团队排版编辑,若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025年小升初招生调整多,新1-6年级的家长想掌握升学政策、了解招生变动带来的新机会,关注公众号【在京家长帮】,与众多家长共同进步!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在京家长帮

热搜内容
在京家长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