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海淀小升初,北京五十七中都是 “流量中心”—— 羊坊店学区家长几乎绕不开它和人翠的对比。但热度越高,争议越多:“点招是不是骗家长?”“宣传数据掺水没?”“只抓尖子生不管中等生?” 近期,一位五十七中初一学生家长,以 “过来人” 身份,把择校纠结、争议回应和就读体验全摊开了。跟北京小升初信息网一起来看看。
一、择校时:从 “备胎” 到 “香饽饽” 的心理战
最初择校,大多数家长的心理预期是 “57 = 人翠>晋元” 的判断。晋元、人翠没开放日,五十七中开放日去了才发现:硬件确实小得 “可怜”,学校自己都承认比不过别家,但能看出在使劲儿变好。
比起和人翠较劲,家长更爱拿它和玉渊潭中学比 —— 俩学校都是 “无强集团加持,自己默默耕耘” 的类型。没想到风水轮流转,当年 “瞧不上” 的五十七中,如今成了家长们挤破头想进的 “香饽饽”,可 “火了” 之后,争议也跟着来了。
二、三大争议:在校生家长怎么看?
争议 1:“点招(DZ)骗家长,给票多却不补录”
家长直言:五十七中就是所普通校,早年是北京铁路局子弟校,哪来多少 “点招权限”?能火,是因为学校死磕区域内小学(羊坊店三小、七一小学、翠微小学等),每年校长带队去小学毕业班 “路演”,好苗子早被摸透了。
公办寄宿招生人数就那么点,所谓 “超额给票”,大多是家长一厢情愿。学校老师把志愿说得很明白:要么一志愿报上庄分校,要么只报本校;一志愿没中,二派还有机会,但想用校验码补录?门儿都没有。那些去校门口闹事的家长,说到底还是认可学校,自己选的,就得认结果。
争议 2:“宣传夸大,数据造假”
家长觉得这是 “酸葡萄心理”:哪个学校不宣传?五十七中硬件那么普通,不靠宣传招好苗子,咋出成绩?而且每年清北真有产出,这总造不了假吧。真要论 “掐尖”,把人大附早培生放到玉渊潭,老师都不带换的,一样能碾压五十七中。说白了,只有非强校(小强校)的家长,才会揪着五十七中的宣传不放。
争议 3:“作业多到压垮娃,只盯尖子生”
家长反倒觉得 “管得严” 是优势。作业量?孩子中午在学校就把作业写完了,晚上 8 点后要么背课文单词,要么做点拓展,书包都越背越轻。
至于 “只关注尖子生”,其实是 “分层策略”:初二会劝牛蛙报本校 “1+3” 项目,成绩一般的去上庄分校寄宿。但寄宿是自愿的,上庄校区条件比本校好太多;留在本校的 “1+3” 学生,初三直接上高中课,师资跟着走。这种方式,既利用寄宿给中考冲刺省时间,也照顾了不同孩子的成长节奏。
三、入学一学期:藏在细节里的五十七中
校园与班级:小,但 “分层” 藏得巧
学校是真小,初一年级双数班在初中楼,单数班在实验楼,管乐班和 6 班(大概)挤在操场旁的小楼里。管乐班是金帆乐队班,师资顶尖,但每周日要练 4 小时,孩子嫌 “费时间” 没选。
分班看似随机,二派来的孩子散在各个班,没明显 “尖子班” 痕迹。家长笑称自己娃 “运气背”,班上没一个同校小学同学,结果没几天就混熟了新圈子。
师资与学习:负责,但 “风格太跳”
老师是真负责,但风格差异大到 “刺激”:班主任又潮又严,数学老师看着温和,却会把走神的娃喊起来罚站。中午、放学后,老师要么答疑,要么抓着成绩差的补课;体育不达标的,早上得提前到校加练。
作业能在学校 “高效完成”,主科用学校自编教案,教辅是全品、学探诊,孩子基本不用把课本背回家。学校也听家长话,二年级换过老师,就因为家长反馈 “教学效果差,不判作业”。
素质与升学:不只有 “刷题”,校额 “门道” 多
素质教育没落下:选修课、社团多到 “挑花眼”,糕点课名额秒空;入学后京内研学、赏月会、汉服节一个没落,还特意腾时间让初一孩子看火箭发射。
升学方面,校额逻辑和小强校(强校)不一样:年排前 5 能直接进小强实验班,5 - 100 走 “1+3” 项目,真正靠校额升学的,反而是年排 100 名开外的孩子。但年级一共 800 人,想争校额,得先冲进 A 层(前 1/5)才稳妥。
四、家长结语:把目标锁在 “高考”,不后悔
初一过了一多半,家长说 “不后悔”。入学时就跟班主任放话:“目标是照片挂校门口墙上(成优秀毕业生)。” 现在看,学校不是 “衡水式刷题机器”,应试和素质平衡得还不错。虽然午餐一般、硬件普通,但孩子适应得挺好,未来三年,就盯着 “高考” 这个终局走了。
声明:本文来源网络,由北京小升初信息网站团队排版编辑,若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025年小升初招生调整多,新1-6年级的家长想掌握升学政策、了解招生变动带来的新机会,关注公众号【在京家长帮】,与众多家长共同进步!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在京家长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