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工智能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方向,如何让青少年真正触摸科技前沿?2025 年 9 月 5 日,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给出了答案 —— 联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简称 “空天院”),共同举办 “1+3” 培养实验项目人工智能课程第一课。这场校院携手的育人实践,不仅有顶尖科研团队量身定制课程,更有院士亲授讲座,为学子打开了通往科技探索的大门。
一、开课仪式:校院同心,共筑科技育人平台
活动伊始,空天院党委委员、教育处处长卢葱葱老师致欢迎辞,她强调人工智能作为科技革命核心引擎,已成为国家中小学教育重点内容,此次校院合作意义深远。据介绍,为打造优质课程,双方历经半年多联合研发,不仅推出智能驾驶、医疗传感设备两门特色课,还搭建了高标准教学场地、配备先进实验设施,既贴合技术潮流,又适配青少年认知规律,为科学实践筑牢基础。
随后,校院领导、师生代表共同按下启动键,标志着建华实验学校 1+3 项目人工智能课程正式开课。这一时刻,不仅是课程的起点,更成为校院协同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里程碑,彰显了双方为国家输送科技后备力量的责任担当。
二、课程解读:两门特色课,打通 “知识 - 实践 - 社会责任” 链路
作为校院合作的核心成果,两门人工智能课程以 “前沿性、实践性、社会性” 为核心,为学子搭建起跨学科成长桥梁:
1. AI 智能驾驶课:从原理到实践,掌握核心技术
由微波成像全国重点实验室张柘研究员主讲的 AI 智能驾驶课程,注重 “理论 + 动手” 结合。学子将从智能驾驶原理入手,逐步深入系统开发实践,依托专属实验场地与高性能智能小车,在操作中掌握核心技术。课程教学团队配置多元,既有空天院斯马明晓博士、杨尚投博士等负责技术指导,也有建华实验学校教师协调课程与场地,研究生团队协助实验,全方位保障教学专业性。
2. AI 医疗特色课:聚焦社会需求,培育跨界思维
传感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方震研究员介绍的 AI 医疗课程,以 “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 为切入点,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吴一戎领衔团队研发。课程打破物理、生物、信息技术学科壁垒,引导学子从学习传感器原理,到制作健康监测设备,再到开发智能管理系统。例如通过分析心率变异性建立 “情绪压力指数” 模型,用 PPG 传感器开发 “情绪手环”,甚至模拟考试焦虑情境下的压力识别系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工程思维与社会责任感。
三、院士领航:吴一戎开讲,点亮创新思维
活动压轴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空天院学术院长吴一戎带来精彩讲座,为学子拨开科技迷雾:他畅想脑机接口未来图景,用通俗语言讲解人脑神经元原理与技术进展,让学子直观感受科技改善生活的潜力;在解读 “科学、技术与创新” 时,他明确三者区别,强调 “创新的核心是创造价值”,鼓励大家既要仰望星空探索真理,也要脚踏实地推动技术落地,为学子树立了 “科研需务实” 的榜样。
四、师生心声:珍惜机遇,以科技之力逐梦
1. 学子:在挑战中锤炼科研素养
学生代表刘伊晨激动分享:“能学习 AI 前沿课程,还能倾听院士讲座,机会太珍贵了!” 她表示,智能驾驶的多学科融合、医疗课程的生命关怀,让自己深刻理解科技的价值;而吴一戎院士的科研经历,更让她明白 “创新需脚踏实地”。面对未来可能遇到的算法困惑、设备调试失败,她坦言会以坚毅品格应对,筑牢基础、掌握核心技能,在探索中成长。
2. 校长:拥抱 AI 更要超越 AI
建华实验学校校长左鹏对学子提出殷切期望:“人工智能不仅是技术,更是未来的思维模式。” 他希望同学们珍惜机会,在探索中不仅要 “拥抱 AI”,更要学会 “超越 AI”,既要掌握技术,更要涵养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结合,以科学报国书写青春华章。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中学官方网站,由北京小升初信息网站团队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025年小升初招生调整多,新1-6年级的家长想掌握升学政策、了解招生变动带来的新机会,关注公众号【在京家长帮】,与众多家长共同进步!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在京家长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