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0 日,重庆官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用奥数考试、面试等方式选学生,本应给升学降温,可家长圈却没轻松多少。一边是政策禁令,一边是家长们 “卷不赢又躺不平” 的焦虑,这背后藏着怎样的教育困局?跟北京小升初信息网一起来看看吧。
一、政策划红线,奥数选拔 “明停暗考”?
重庆此次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坚持 “免试就近入学”“公民同招”,所有学校不得通过奥数考试、面试选拔学生,还公开了 41 个区县投诉举报电话。
但评论区家长吐槽 “年年说,年年考”,还有教培从业者透露,公司同事哪怕娃才一岁,都提前找好了未来老师;更有家长称,亲戚天天陪娃赶考,人都考抑郁了,最后娃没进理想初中,只能回区县。政策严令下,违规选拔似乎仍以 “隐蔽形式” 存在,让家长们不敢真放松。
二、家长焦虑的根源:怕娃 “分流职高”
焦虑的核心,是重庆不少划片对口初中质量一般。家长们算了笔账:若娃进不了好初中,中考大概率考不上普高,只能分流去职高。这种 “一步差步步差” 的担忧,逼得他们只能铤而走险。
就像有家长说,“普娃也五年级学初中、六年级学高中,硬冲竞赛班”。哪怕娃不适合竞赛,在 “上名校才能考普高” 的逻辑下,家长也逼着孩子硬扛,结果钱包空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也被透支。
三、“全民鸡娃” 成风,谁在推波助澜?
这股 “鸡娃” 风里,学校、机构、家长形成了 “内卷闭环”:学校想掐尖保口碑,机构靠培训挣钱,家长盼娃上名校,三方合力让竞争愈演愈烈。
有重庆亲戚感慨,“我们这边不学奥数,他们很吃惊,好像奥数在重庆一定要学似的”;还有家长无奈表示,“朋友孩子说二年级学奥数都晚了”。从低龄段就开始的竞争,让重庆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凸显,家长也跟着 “心理内耗”,陷入 “卷不赢又躺不平” 的死循环。
北京家长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种莫名的熟悉感,重庆跟北京在教育方面似乎有很多相似之处。阳光招生之后反而越来越卷,或许一味“堵”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叫停奥数选拔,是给升学 “降温” 的第一步,但要真正缓解家长焦虑,还得从优化初中教育资源、拓宽普高升学通道等方面发力。否则,政策红线再明确,家长们为娃 “突围” 的焦虑也难真正消散。
声明:本文由北京小升初信息网原创,转载请先联系管理员取得授权。
2025年小升初招生调整多,新1-6年级的家长想掌握升学政策、了解招生变动带来的新机会,关注公众号【在京家长帮】,与众多家长共同进步!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在京家长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