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当下,基础教育阶段的 AI 教育愈发关键。2025 年秋季学期伊始,北京市传来重磅消息 ——1400 余所中小学全面开设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实现 183 万余名中小学生全覆盖。这一举措不仅响应国家战略,更为首都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奠定坚实基础,跟北京小升初信息网一起来深入了解这门 “爆款” 课程。
北京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课最显著的特点便是 “分层施策”,充分契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阶段以 “体验式” 课程为主,日坛中学小学部的课堂上,孩子们围在屏幕前,通过摄像头让 AI 捕捉面部表情,实时识别 “高兴”“惊讶” 等情绪,在趣味互动中初步建立 AI 与生活的联系,还学会了安全使用 AI 的知识。
初中阶段侧重 “认知类” 教学,日坛中学初中学生借助国产开源硬件 “星空板”,分组调试设备、编写简单指令,亲身体验人脸识别功能的生成过程,在实践中加深对 AI 技术的认知。高中阶段则聚焦 “综合性实践”,日坛中学高中课堂上,学生从原理入手钻研图像识别算法,尝试编写代码制作 “刷脸签到” 等实用智能程序,甚至有机会将程序应用于智慧校园场景;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回龙观学校高一年级的学生,还在课堂上 “训练” AI 更准确识别图像目标,经历从数据采集到模型应用的全流程学习,彻底颠覆了对 AI 课的传统认知。
9月4日,“东城区中小学AI通识第一讲”面向全区12万中小学生线上播出。第一讲以《人工智能时代是我们的时代》为题,邀请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熊璋开讲。他结合自动驾驶、智能语音等场景,深入浅出地解析AI原理,并通过互动问答和案例演示激发学生兴趣。东城区教委副主任张燕表示,自东城区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方案制定后,各单位协同联动,仅44天就完成“行政统筹—教研支撑—学校落地”全链条准备,形成“全域普及+学段分层+特色创新”的实施路径。“第一讲”的播出,标志着东城区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实现全员覆盖、全链条推进。
为确保课程落地见效,北京构建了 “资源支撑、师资赋能、均衡保障” 的立体化实施路径。课程资源方面,8 月 22 日上线的 160 套市级课程资源覆盖全学段,每套包含 15 分钟核心教学视频、教学指南及活动任务单,搭建起 AI “课程超市” 和 “应用超市”,满足多元教学场景需求。师资培育上,“百千种子计划” 暑期实训已培训 130 余名骨干教师,市、区两级 “AI 教育讲师团” 开学后深入学校巡讲,55 人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还提供智库支撑。
在均衡发展方面,“城乡结对” 计划成效显著,中心城区、高校、科技企业等优质资源对 10 个远郊区开展 “组团式” 帮扶,避免 “数字鸿沟”。东城区更是高效推进,仅用 44 天就完成 “行政统筹 — 教研支撑 — 学校落地” 全链条准备,还面向 12 万中小学生线上播出 “AI 通识第一讲”。
课程评价也颇具特色,采用 “学段差异化、方法多元化、主体协同化” 模式,小学侧重基础认知评估,初中关注问题解决能力,高中聚焦综合实践创新,且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此外,北京还整合资源构建 “教联体” 育人模式,成立北京少年人工智能学院(海淀),举办 IOAI 学术活动、“教育 + AI 分论坛” 等,营造浓厚的 AI 教育氛围。
此次 AI 通识课全面铺开,依托《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 年)》和《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试行)(2025 年版)》两大核心文件,为课程实施提供清晰指引。未来,北京还将优化课程资源、推广优秀案例、拓展应用场景,力争将中小学 AI 教育打造成全国标杆,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注入强劲动力。
声明:本文来源网络,由北京小升初信息网站团队排版编辑,若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025年小升初招生调整多,新1-6年级的家长想掌握升学政策、了解招生变动带来的新机会,关注公众号【在京家长帮】,与众多家长共同进步!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在京家长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