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海淀新初一普校的家长,最近都在咨询:孩子的数学到底该盯着校内同步拔高,还是趁学期内往前赶进度预习?怕抓了同步,别家娃都超前学了;又怕盲目赶进度,基础不牢连难题都啃不动。北京小升初信息网为大家整理思路,分享给有同样困惑的家长和学生。
一、先盯全区统考
海淀新初一第一次期中考试是全区统考,这一点一定要划重点!过来人的建议几乎一致:考前别着急超前学,先把校内知识扎稳,再针对性拔高。
因为统考是摸清孩子真实水平的最佳机会,到底是在全区上游,还是中游?校内知识掌握得牢不牢?这些都需要通过同步学习+拔高来验证。而且初中数学拉分的大头,其实是选择、填空最后一题和解答题压轴题,从初一开始就放弃难题,后面学几何、方程时只会更吃力。
实操建议其实很简单,课堂上跟着老师吃透基础知识点后,每天花20分钟做1-2道同章节的拔高题,比如课本拓展题、练习册里的压轴题,不用多,但要让孩子搞懂解题思路——比如怎么找等量关系、怎么分析图形规律。这样既不耽误校内进度,又能慢慢培养解难题的能力,应对统考也更有底气。
二、超前预习也有硬前提
很多家长焦虑别人都在超前,我们不学会落后,但其实超前预习的关键是校内必须扎实。
如果孩子数学成绩能稳定在90分以上(满分100),说明基础没问题了,再考虑往前学;要是成绩还飘忽不定,甚至低于85分,超前学只会越学越虚,比如提前学了方程,却连有理数计算都总错,反而得不偿失。
而且超前的正确姿势是假期预习+学期内拓展,也就是暑假或寒假集中预习下学期的基础内容,把概念、公式先搞懂;到了学期内,重点还是放在同步拔高上。这样既不跟校内进度冲突,也能让孩子对新知识有提前感知,上课更轻松。
三、练计算比刷难题更重要
很多家长容易忽视一个细节,那就是初一数学的地基是计算能力。有理数四则运算、整式加减法,这些看似简单的内容,其实是后面学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计算总错,再难的解题思路也白搭。
每天花10-15分钟练计算,不追求速度,先保证正确率。比如每天做5道有理数混合运算、3道整式化简题,做完让孩子自己检查错题,分析是符号错了、还是步骤漏了。坚持一个月,孩子做题会明显顺很多,也能减少因计算失误丢的冤枉分。
四、别忽视老师适配度
优秀的老师能把孩子对数学的兴趣点燃,平庸的老师可能一句话就浇灭自信。这一点真的不能忽视
如果孩子说数学老师讲得太简单,听着没兴趣,可以给孩子加一点轻度拓展题,比如趣味数学题、跟生活相关的应用题,保持学习新鲜感;
如果孩子说听不懂老师讲的,别着急批评,先帮孩子梳理课堂笔记,找几道简单的例题拆解步骤,帮他找回信心。千万别让孩子因为不喜欢老师而讨厌数学,这比没超前学的影响要大得多。
最后可以试试这样规划:
1.假期:集中预习下学期基础内容,只啃课本;
2.学期内:重点抓同步拔高(尤其是压轴题),每天练15分钟计算;
3.统考后:根据孩子的全区排名调整,排名靠前、基础牢,再适当超前;排名中游,先补同步漏洞,再谈拓展。
海淀初一数学不算难,普校实验班的孩子只要方向对,慢慢就能找到节奏,甚至逆袭。不用跟别人比进度,跟孩子自己的昨天比,有进步就好。
声明:本文由北京小升初信息网原创,转载请先联系管理员取得授权。
2025年小升初招生调整多,新1-6年级的家长想掌握升学政策、了解招生变动带来的新机会,关注公众号【在京家长帮】,与众多家长共同进步!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在京家长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