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育资源的落地,始终是家长与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朝阳区传来教育基建重磅进展 —— 北京十一学校朝阳实验学校初中部项目顺利完成首块底板浇筑,正式向 “正负零” 关键阶段冲刺。这所承载着区域教育升级期待的学校,将为朝阳东南部带来怎样的改变?北京小升初信息网带你直击建设现场与核心规划。
一、项目核心规划:4 万㎡校园,承载 1920 个学位
作为朝阳东南部教育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学校朝阳实验学校初中部的规划定位清晰且重磅:
项目选址于朝阳区,总建筑面积约 4 万平方米,采用 “地上 5 层 + 地下 1 层” 的建筑格局,地上建筑高度 23.8 米,地下深度 7.05 米。从办学规模来看,学校预计设置 48 个初中班,可提供 1920 个优质初中学位,建成后将大幅填补区域初中学位缺口,完善朝阳东南部教育布局。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校并非孤立建设,而是将与北京朝阳王四营乡配套学校新建项目形成 “双核驱动” 格局,通过教育资源的互联互通,系统性提升朝阳区教育资源供给质量,为 2035 教育现代化建设探索 “北京样本”。
二、建设攻坚:克服多重难题,精准打造特色空间
自项目开工以来,建设团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场地狭小限制了施工布局,加之历史罕见的极端天气影响,给工期推进带来不小压力;另一方面,校园核心功能区的施工工艺极为复杂,成为技术攻坚的重点。
其中,中央图书馆周边区域的弧形结构施工堪称 “硬骨头”:首层的弧形现浇梁、“神奇大厅” 的弧形现浇楼板,以及一、三、四层 “阳光走廊” 的弧形钢梁,传统直角坐标系放线方法精度不足,弧形模板支设难度极大。为破解这一难题,项目团队制定了 “测量、支撑、焊接” 三维优化方案,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建筑弧面的精准呈现,确保特色空间既美观又实用。
三、未来价值:为朝阳教育现代化注入新动力
按照计划,项目将于 2026 年如期竣工。这一时间节点的兑现,不仅能保障学校按时开学,更将为朝阳区教育发展带来多重利好:
对家长而言,1920 个学位的供给意味着 “家门口上优质校” 的选择更多元;对区域而言,“双核驱动” 的教育布局将打破资源分布不均的瓶颈,推动朝阳东南部教育质量迈上新台阶;对全市而言,该校的建设经验也将为中小学教育基建与教育现代化融合提供可借鉴的范例。
声明:本文来源网络,由北京小升初信息网站团队排版编辑,若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025年小升初招生调整多,新1-6年级的家长想掌握升学政策、了解招生变动带来的新机会,关注公众号【在京家长帮】,与众多家长共同进步!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在京家长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