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4 日,北京市十一学校迎来一场全球瞩目的 AI 盛宴 —— 第二届国际人工智能奥林匹克学术活动(IOAI)正式启动。来自 61 个国家和地区的 77 支代表队齐聚北京,在 “AI 挑战与人机共创” 的主题下展开角逐。这场全球首个面向中学生的 AI 应用与创新学术活动,不仅彰显了中国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实力,更让海淀成为世界瞩目的 AI 人才培养高地。
一、赛事亮点:实机部署 + 即时算力,考验综合能力
本届 IOAI 突破传统赛事模式,设置两类核心挑战,全方位考查选手的 AI 素养:
团队挑战赛(未来工厂):4 人一组,需先编写程序,再控制具身智能机器人完成模拟工厂操作。排名前十的队伍可将代码部署在银河通用机器人上,进行实景验证,综合检验算法理解与工程落地能力;
个人挑战赛:首创 “即时算力触发式调度” 机制,选手需在两天内完成机器学习实战任务,过程中可调用大语言模型辅助解题,考验快速学习与问题解决能力。
正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领队教师王恒亮所言:“赛事不仅考数学建模和编程,更看重 AI 工具的合理使用,是对综合能力的极致考验。”
二、中国力量:北京 6 名选手入围,海淀成核心输出地
在 8 名中国大陆选手中,6 人来自北京海淀区的十一学校、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海淀稻香湖学校,占比超七成。这支队伍从 7 月开始集训,每日训练超 13 小时,通过模拟赛、专家出题等多轮考验,还以乒乓球赛等活动调节状态,展现了扎实的基础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北京市十一学校技术学科负责人聂璐表示,学校长期探索 AI 与教育融合,此次作为东道主,更希望通过赛事让学生 “在真实场景中理解 AI 的底层逻辑”。
三、北京 AI 教育布局:9 月起中小学全覆盖通识课
IOAI 落地北京,并非偶然。作为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北京已构建起全学段 AI 人才培养体系:
产业基础雄厚:2024 年 AI 核心产业规模超 3500 亿元,企业 2400 家(占全国一半),备案大模型 144 款,6 家新型研发机构落地;
高校资源密集:11 所高校设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36 所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92 所高校实现 AI 通识课全覆盖;
中小学加速跟进:目前中小学 AI 应用覆盖率达 65%,今年 9 月起将全部开设 AI 通识课,从政策层面筑牢人才培养根基。
四、海淀支撑:全产业链 + 全龄段培养,成 AI 教育标杆
作为赛事承办核心区,海淀的 AI 生态为活动提供了坚实保障:
产业优势突出:聚集 AI 企业 1900 家、顶尖学者 1.23 万名,培育大模型 95 款,算力超 8 万 P,形成 “算力 - 算法 - 数据” 全产业链;
教育体系完善:37 所高校中 21 所开设 AI 专业,181 所中小学参与 AI 课程开发,成立少年 AI 学院,与清华大学等共建人工智能实验班,甚至编写《学生学习人工智能 100 问》等教材;
师资储备充足:评选 20 名 AI 教育学科带头人、50 名先进个人,开展 4 期师资培训,为 9 月通识课落地做好准备。
IOAI 的举办,既是全球 AI 青少年的一次盛会,更是北京乃至中国 AI 教育实力的集中展示。从海淀的全龄段培养体系到北京的全学段课程布局,再到全球赛事的落地,每一步都在勾勒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 “中国路径”。未来一周,61 国选手将以 “码” 会友,而这场活动背后,更预示着:AI 教育的赛道上,中国正从 “跟跑者” 加速成为 “领跑者”。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首都教育(ID:bjedunews),由北京小升初信息网站团队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025年小升初招生调整多,新1-6年级的家长想掌握升学政策、了解招生变动带来的新机会,关注公众号【在京家长帮】,与众多家长共同进步!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在京家长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