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合办高校的特色是什么?2025年上纽与昆杜申请攻略!

发布时间:2024-12-11 14:33:35 | 点击次数:721 | 编辑:刘老师 | 来源:北京高考信息网
摘要 北京高考信息网整理上海纽约大学和昆山杜克大学的办学模式、博雅教育理念,对比其面试差异,还介绍 2025 年上纽申请文书变化与写作建议,为考生报考提供全面参考。

  上海纽约大学和昆山杜克大学以独特办学模式吸引众多学子。2025 年申请季将至,了解其招生特点和变化对考生至关重要。和北京高考信息网一起看看吧。

  一、申请时间

  2025 年上海纽约大学申请时间在 1 月 1 日前截止,昆山杜克大学一轮申请时间在 1 月 3 日截止。

学校

申请时间

上海纽约大学

2024 年 10 月 7 日 - 2025 年 1 月 1 日前

昆山杜克大学

一轮申请截止到 2025 年 1 月 3 日
二轮申请截止到 2025 年 2 月 10 日

  二、博雅教育理念

  理念溯源:源于英国牛津教育家约翰・纽曼的通才教育理念,注重本科阶段知识面的广阔和课外活动。

  上纽昆杜实践:上纽和昆杜以通识博雅教育为主,学生大二自主选择专业,所有课程教学语言为英语。

  三、办学模式

  上海纽约大学

  合作院校与性质:由华东师范大学与纽约大学合作创办的中美合办研究型大学。

  教育模式:前两年通识核心课程培养,后两年专业课程学习,有跨学科课程体系。

  特色优势:学生可海外学习,师资队伍世界一流,师生比 1:8,学生国际化,颁发中美双学位。

  昆山杜克大学

  合作院校与性质:由武汉大学与美国杜克大学合作创办的中外合作办学大学。

  教育模式:采用通识博雅教育模式,高师生比(1:8)、小班授课,双导师制,互动研讨式教学。

  课程与专业选择:入学不分专业,大二自主选定,专业采用双结构设计。

  四、面试差异

学校

时间点

目的

方向

校园日是否有单独面试

昆杜

初审

筛选劝退

题库、围绕自我认知、开放问题、思辨

上纽

open day

open day 一个模块

题库和上纽本身密切相关

  昆山杜克大学 2025 年综评申请采用人工智能(AI)面试,取代去年视频个人陈述环节。

  与上海纽约大学 AI 面试存在显著差异,具体体现在常见面试问题等方面。

问题序号

问题内容

1

自我介绍:请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包括学术背景、兴趣爱好以及对昆山杜克大学感兴趣的原因。

2

学术成就与兴趣:高中期间最感兴趣的学科是什么?分享该学科相关项目或研究经历。

3

课外活动:除学习外,参与过哪些课外活动?这些活动有何影响?

4

领导能力:举例说明在团队中担任领导角色的经历及如何带领团队达成目标。

5

解决问题的能力:描述遇到的难题及解决办法,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6

适应变化的能力:面对新环境和挑战如何适应?举例说明。

7

未来规划:对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有何规划?昆山杜克大学在计划中的角色?

8

多元文化经验:如何看待多元文化交流?有无相关经验?

9

社会责任:年轻人应如何为社会做贡献?是否参与过社会服务或志愿活动?

10

英语能力:用英语回答一个简单问题,如 “为什么想加入昆山杜克大学?” 以评估英语沟通能力。

  2025 年 “校园日” 场次减少,3 月 3 场校园日考核,4 月 1 场校园日考核。

  五、2025 年上纽文书写作

  变化:文书字数由 400 变为 250 字,对逻辑性和深度要求更高。

问题序号

问题内容

1

什么样的个人经历或挑战塑造了你作为桥梁建设者的形象?

2

你如何在学校、社区或个人生活中成为桥梁建设者?

3

你采取了哪些具体行动,在不同的群体、思想或文化之间建立桥梁?

4

你如何看待在大学期间及未来成为桥梁建设者?

  写作建议:围绕 “桥梁建设者” 话题,可从个人经历塑造桥梁建设者形象、在不同场景中成为桥梁建设者等方面思考。例如,在个人生活中,通过组织文化交流活动,让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相互了解,自己成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建设者。在学校里,发起跨学科学习小组,让不同专业的同学合作解决问题,也是在搭建学科交流的桥梁等。

类别

具体内容

全球视野

展示对全球问题的认识和兴趣
描述通过旅行、学习或国际交流项目体验不同的文化和视角
讲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的经历

跨文化交流

说明如何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并从中学习

学术追求

描述学术兴趣和目标,以及它们如何与上海纽约大学的课程和学术资源相匹配
描述追求知识的动机,以及如何计划利用上海纽约大学的资源来实现这些目标
描述通过各种活动和项目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桥梁建设者

展示如何主动寻找机会,将人们、思想和文化连接起来

适应性和开放性

描述对新体验的开放态度,以及如何从这些体验中成长

领导力和团队合作

举例说明在团队中的领导经验,以及如何带领团队实现目标
展示在团队中如何与不同背景的成员合作

社会责任感

讨论对社会责任的看法,以及如何计划在未来继续贡献社会
展示如何通过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或创造新的机会

创新和创造力

描述创造力如何帮助在学术或个人项目中取得成功

个人成长

分享个人成长的故事,特别是那些帮助成为更好的桥梁建设者的经历

未来愿景

分享对在上海纽约大学学习期间的期望,以及如何计划利用这个平台为未来做准备
讨论长期目标,以及如何计划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积极影响

个人经历或挑战如何塑造成为桥梁建设者

分享个人故事,说明如何通过体育、艺术或志愿服务等,成为不同群体之间的纽带

如何在学校、社区或个人生活中成为桥梁建设者

举例说明在学校中如何促进不同兴趣小组或社团之间的合作
描述通过社区服务项目,将社区的不同成员或组织联系起来
分享如何通过语言学习、国际交流项目或多元文化活动,促进跨文化交流
讲述发起或参与的具体项目,旨在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理解和合作
描述如何倡导包容性、多样性或公平性,以及这些举措如何帮助建立桥梁
分享在团队中的角色,特别是那些需要跨学科或跨文化合作的项目

采取了哪些具体行动来建立桥梁

分享在团队中的角色,特别是那些需要跨学科或跨文化合作的项目
讨论学术兴趣和目标如何与桥梁建设者的角色相结合
描述职业规划,以及如何计划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继续扮演桥梁建设者的角色
展望将如何参与或创建大学活动,以促进校园内外的联系和理解

如何看待在大学期间及未来成为桥梁建设者

描述如何克服语言障碍、文化差异或其他挑战,将不同背景的人联系起来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由北京高考信息网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小编删除。

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为方便大家第一时间获取高考信息、学科竞赛、强基综评、少年班等升学政策,欢迎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老师微信即可入群,群内有老师将为大家线上答疑。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好友

邀请您进入群聊

官方
微信
2025
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