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纽约大学和昆山杜克大学以独特办学模式吸引众多学子。2025 年申请季将至,了解其招生特点和变化对考生至关重要。和北京高考信息网一起看看吧。
一、申请时间
2025 年上海纽约大学申请时间在 1 月 1 日前截止,昆山杜克大学一轮申请时间在 1 月 3 日截止。
学校 | 申请时间 |
---|---|
上海纽约大学 | 2024 年 10 月 7 日 - 2025 年 1 月 1 日前 |
昆山杜克大学 | 一轮申请截止到 2025 年 1 月 3 日 |
二、博雅教育理念
理念溯源:源于英国牛津教育家约翰・纽曼的通才教育理念,注重本科阶段知识面的广阔和课外活动。
上纽昆杜实践:上纽和昆杜以通识博雅教育为主,学生大二自主选择专业,所有课程教学语言为英语。
三、办学模式
上海纽约大学
合作院校与性质:由华东师范大学与纽约大学合作创办的中美合办研究型大学。
教育模式:前两年通识核心课程培养,后两年专业课程学习,有跨学科课程体系。
特色优势:学生可海外学习,师资队伍世界一流,师生比 1:8,学生国际化,颁发中美双学位。
昆山杜克大学
合作院校与性质:由武汉大学与美国杜克大学合作创办的中外合作办学大学。
教育模式:采用通识博雅教育模式,高师生比(1:8)、小班授课,双导师制,互动研讨式教学。
课程与专业选择:入学不分专业,大二自主选定,专业采用双结构设计。
四、面试差异
学校 | 时间点 | 目的 | 方向 | 校园日是否有单独面试 |
---|---|---|---|---|
昆杜 | 初审 | 筛选劝退 | 题库、围绕自我认知、开放问题、思辨 | 有 |
上纽 | open day | open day 一个模块 | 题库和上纽本身密切相关 | 无 |
昆山杜克大学 2025 年综评申请采用人工智能(AI)面试,取代去年视频个人陈述环节。
与上海纽约大学 AI 面试存在显著差异,具体体现在常见面试问题等方面。
问题序号 | 问题内容 |
---|---|
1 | 自我介绍:请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包括学术背景、兴趣爱好以及对昆山杜克大学感兴趣的原因。 |
2 | 学术成就与兴趣:高中期间最感兴趣的学科是什么?分享该学科相关项目或研究经历。 |
3 | 课外活动:除学习外,参与过哪些课外活动?这些活动有何影响? |
4 | 领导能力:举例说明在团队中担任领导角色的经历及如何带领团队达成目标。 |
5 | 解决问题的能力:描述遇到的难题及解决办法,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
6 | 适应变化的能力:面对新环境和挑战如何适应?举例说明。 |
7 | 未来规划:对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有何规划?昆山杜克大学在计划中的角色? |
8 | 多元文化经验:如何看待多元文化交流?有无相关经验? |
9 | 社会责任:年轻人应如何为社会做贡献?是否参与过社会服务或志愿活动? |
10 | 英语能力:用英语回答一个简单问题,如 “为什么想加入昆山杜克大学?” 以评估英语沟通能力。 |
2025 年 “校园日” 场次减少,3 月 3 场校园日考核,4 月 1 场校园日考核。
五、2025 年上纽文书写作
变化:文书字数由 400 变为 250 字,对逻辑性和深度要求更高。
问题序号 | 问题内容 |
---|---|
1 | 什么样的个人经历或挑战塑造了你作为桥梁建设者的形象? |
2 | 你如何在学校、社区或个人生活中成为桥梁建设者? |
3 | 你采取了哪些具体行动,在不同的群体、思想或文化之间建立桥梁? |
4 | 你如何看待在大学期间及未来成为桥梁建设者? |
写作建议:围绕 “桥梁建设者” 话题,可从个人经历塑造桥梁建设者形象、在不同场景中成为桥梁建设者等方面思考。例如,在个人生活中,通过组织文化交流活动,让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相互了解,自己成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建设者。在学校里,发起跨学科学习小组,让不同专业的同学合作解决问题,也是在搭建学科交流的桥梁等。
类别 | 具体内容 |
---|---|
全球视野 | 展示对全球问题的认识和兴趣 |
跨文化交流 | 说明如何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并从中学习 |
学术追求 | 描述学术兴趣和目标,以及它们如何与上海纽约大学的课程和学术资源相匹配 |
桥梁建设者 | 展示如何主动寻找机会,将人们、思想和文化连接起来 |
适应性和开放性 | 描述对新体验的开放态度,以及如何从这些体验中成长 |
领导力和团队合作 | 举例说明在团队中的领导经验,以及如何带领团队实现目标 |
社会责任感 | 讨论对社会责任的看法,以及如何计划在未来继续贡献社会 |
创新和创造力 | 描述创造力如何帮助在学术或个人项目中取得成功 |
个人成长 | 分享个人成长的故事,特别是那些帮助成为更好的桥梁建设者的经历 |
未来愿景 | 分享对在上海纽约大学学习期间的期望,以及如何计划利用这个平台为未来做准备 |
个人经历或挑战如何塑造成为桥梁建设者 | 分享个人故事,说明如何通过体育、艺术或志愿服务等,成为不同群体之间的纽带 |
如何在学校、社区或个人生活中成为桥梁建设者 | 举例说明在学校中如何促进不同兴趣小组或社团之间的合作 |
采取了哪些具体行动来建立桥梁 | 分享在团队中的角色,特别是那些需要跨学科或跨文化合作的项目 |
如何看待在大学期间及未来成为桥梁建设者 | 描述如何克服语言障碍、文化差异或其他挑战,将不同背景的人联系起来 |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由北京高考信息网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小编删除。
温馨提示:为方便大家第一时间获取高考信息、学科竞赛、强基综评、少年班等升学政策,欢迎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老师微信即可入群,群内有老师将为大家线上答疑。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好友
邀请您进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