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海淀区人工智能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重要载体,2025年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人工智能实验班(第三期)的招生与培养工作已逐步展开。详细内容跟随北京小升初信息网一起来看!
该实验班为两年期公益项目,由海淀区人工智能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科学院主导,报名及学习期间的学费、材料费全免。2025年第三期计划招收180名学生,面向2025年9月升入初中一年级的海淀区学生,核心要求是对人工智能有浓厚兴趣和潜在学习能力。
招生流程
招生全程通过"线上自评—线下笔试—面试"三环节筛选,任一环节未通过即止步,且错过任一环节均无补测机会。
1.线上自评
7月9日开展,时长2小时,需学生独立完成。考生需用带摄像头的电脑(不建议用PAD,避免误触),重点考查基础能力与素养,无关编程,更侧重综合素养的初步筛查。
2.线下笔试
通过线上自评后,于7月13日进行,全程8:00-12:10,分三部分且各有10分钟休息。
数学(90分钟):以奥数为主,4星难度题占多数,穿插2道5星难题,对奥数基础薄弱的学生挑战较大;
语文(60分钟):含选择、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及一篇200字左右关于"智能教室"的小作文;
编程(60分钟):聚焦计算机基础知识、C++及基础算法,考验逻辑与编程入门能力。
3.面试
通过笔试后进入,重点考查学生对人工智能的专业志趣及综合素养,具体时间需以报名平台和短信通知为准。
课程安排
课程主要占用周六全天及寒暑假时间,每学期安排21天集中学习,具体时间开课前另行通知。内容覆盖人工智能入门、应用实践到研究探索,由专业团队系统设计,既衔接基础学科,又融入前沿科技元素。
学习期间,每次课程需签到,通过课堂参与、作业提交、过程评价等方式跟踪学习进度;非特殊情况不建议请假,以保证学习连贯性。若学生对内容不适应,可与教学团队沟通获取支持。
体验反馈
从选拔现场来看,参与线下笔试的多为新初一学生,也有少量新五、新六年级学生。线下笔试强度较大,尤其数学和编程对基础要求较高,需提前储备相关知识;但公益属性与优质资源加持,仍使其成为培养科技兴趣、接触前沿领域的优质平台。
声明:本文来源网络,由北京小升初信息网站团队排版编辑,若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025年小升初招生调整多,新1-6年级的家长想掌握升学政策、了解招生变动带来的新机会,关注公众号【在京家长帮】,与众多家长共同进步!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在京家长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