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升学版图中,校额到校正逐渐成为改变教育生态的关键力量。这一旨在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通过向普通初中倾斜优质高中名额,让更多学生看到了低分上名校的可能。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校额到校的影响力持续扩大,尤其在西城、海淀等教育强区,具体情况跟随北京小升初信息网一起来看看!
一、2025年校额到校情况
2024-2025 年北京四区校额到校数据对比表 | ||||
---|---|---|---|---|
指标 | 海淀 | 西城 | 朝阳 | 东城 |
2024 年校额到校人数 | 2285 人 | 1140 人 | 544 人 | 789 人 |
2025 年校额到校人数 | 2433 人 | 2872 人 | 1133 人 | 1194 人 |
2025 年增加人数 | 148 人 | 1732 人 | 589 人 | 405 人 |
2025 年校额到校比例 * | 10% | 21% | 7% | 14% |
增幅(2025 较 2024) | 6% | 152% | 108% | 51% |
从区域数据来看,西城无疑是校额到校政策的急先锋。2025年西城校额到校名额达到2872人,占该区初三升学人数的21%,较2024年的1140人增长152%,增幅在全市各区中遥遥领先。这意味着每5名西城初三学生中,就有1人有机会通过校额到校进入优质高中,普通初中的学生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其他城区同样发力:东城2025年校额到校名额1194人,占比14%,较上年增长51%;朝阳名额1133人,占比7%,增幅高达108%;海淀作为传统教育强区,因试点1+3拔尖模式,校额到校名额增幅相对温和,从24年的2285人增至25年的2433人,占比10%,增幅6%。
各区的密集调整,背后是政策对教育均衡的持续发力——通过降低普通初中学生进入优质高中的门槛,逐步打破名校垄断生源的格局,让更多学校获得成长动力。
二、校额到校分数线
校额到校的核心价值,在于为普通初中学生提供校内竞争的捷径。以家长关注度最高的海淀区为例,2025年网传数据清晰展现了这一优势。
对比部分高中的统招与校额到校分数线(总分510分):
人大附中统招线491分,校额到校488分即可上岸,3分差距可能让数百名学生实现跨越;
十一学校统招线491分,校额线低至481分,10分的分差为普通校学生打开大门;
清华附中统招487分,校额482分;首师大附中统招487分,校额477分,5-10分的优惠成为关键;
更令人关注的是北大附,网传有校额到校学生以460+分录取,较其统招线484分低了20多分;101中学也出现校额473分上岸的情况,比统招线487分低14分。
这种分数差距的背后,是竞争环境的差异:六小强初中部的学生面临神仙打架的内部竞争,而普通初中学生通过校额到校,只需在校内保持前列,就能避开统招的激烈厮杀。
三、为什么校额到校能创造机会?
校额到校之所以被称为捡漏通道,核心原因有两点:
其一,普通初中校内竞争压力更小。小升初进入六小强初中部的学生,多为小学阶段的佼佼者,校内排名竞争激烈;而普通初中学生基数虽大,但尖子生密度较低,校额到校名额相当于为他们划定了低竞争赛道,更容易脱颖而出。
其二,高分学生的主动放弃。不少中考成绩优异的学生,会选择提前与区重点高中签约实验班——相比六小强的普通班,区重点实验班往往能获得更优质的师资倾斜和个性化培养,这让部分学生主动放弃校额到校资格,间接为普通生让出名额。
校额到校政策的深化,正在重塑家长的择校逻辑。以往挤破头进六小强初中的思路,如今需要重新考量:
六小强初中部虽有丰富的资源和升学优势,但校内竞争压力大,校额到校名额争夺激烈;而普通初中凭借政策倾斜,校额到校名额更多,学生反而可能以更低的分数进入优质高中。
对学生而言,适合的成长环境比名校光环更重要。若孩子在普通初中能保持前列,通过校额到校进入优质高中,或许能获得更从容的成长空间;若在六小强初中部处于中游,反而可能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
声明:本文由北京小升初信息网原创,转载请先联系管理员取得授权。
2025年小升初招生调整多,新1-6年级的家长想掌握升学政策、了解招生变动带来的新机会,关注公众号【在京家长帮】,与众多家长共同进步!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在京家长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