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平谷区的教育规划蓝图中,一所承载着 “优化资源布局、服务区域发展” 使命的十二年制学校正加速落地 —— 这就是由北京育英学校承办的平谷区国农港学校。随着近期招标计划的发布,这所涵盖小学、初中、高中的一体化寄宿校,正式进入建设关键阶段,其办学规模、功能定位与建设进度,也成为家长和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一、学校核心定位:市建共管 + 育英承办,高起点规划
国农港学校并非普通新建校,而是定位为 “市建共管学校”,由知名的北京育英学校深度参与 —— 从设计、建设到后续办学全程承办,这意味着学校将直接共享育英学校的优质教育理念与管理经验,起点颇高。
学校的核心功能有两大方向:一是保障周边重点区域适龄儿童入学,尤其是紧邻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2028 年落成后将有 1 万名学生、3000 名教职工及科研人员入驻)、平谷人才之家等群体的教育需求;二是为海淀等中心城区外学生预留学位,有效缓解北京核心区长期存在的学位紧张问题,成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支点。
二、办学规模与空间布局:96 班 + 4110 学位,分区规划清晰
作为一所大型十二年制学校,国农港学校的规模与硬件配置极具竞争力,分小学、初中、高中三部规划,空间布局各有侧重:
1. 整体规模:覆盖全学段,学位增量显著
学校设计总办学规模为 96 个班,可新增学位 4110 个,具体分配为:
小学部:12 个班,提供 480 个学位,填补平谷新城小学阶段优质教育资源缺口;
初中部:30 个班,新增 1200 个学位,满足区域内小升初的升学需求;
高中部:54 个班,新增 2430 个学位,成为平谷区高中教育的重要补充力量。
2. 分区建设:义教部与高中部分址,功能配套完善
义教部(小学 + 初中):位于平谷新城 0101 街区中北部,按 42 个班(小学 12 班 + 初中 30 班)规划,用地面积 65108.50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32662 平方米。建设内容涵盖教学楼、科技综合楼、艺体中心、门卫室及配套室外工程,既能满足日常教学,也能支撑科技、艺术、体育等特色课程开展。
高中部:位于平谷新城西北部 06 街区规划教育用地,按 54 个班规划,总用地面积 160132.00 平方米(建设用地 96993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66901 平方米(地上 59726 平方米 + 地下 7175 平方米)。除教学楼外,还配备图书艺术馆、报告厅、风雨操场、学生宿舍、食堂及连廊等设施 —— 作为寄宿制学校,宿舍与食堂的建设将保障学生的住宿与生活需求,风雨操场则为体育教学和课余活动提供全天候空间。
三、建设进度:2025 年启动招标,2-3 年周期落地
目前,国农港学校的建设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已发布义教部和高中部新建工程的招标计划,关键时间节点清晰:
招标阶段:义教部与高中部的勘察项目、高中部的方案设计 + 初步设计 + 施工图设计,预计 2025 年 6-7 月发布招标公告,后续将确定勘察、设计单位,为开工奠定基础;
开工与建设:项目计划 2025 年内正式开工,建设周期预计 2-3 年,意味着最快 2027 年、最晚 2028 年可投入使用,与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的落成时间(2028 年)基本同步,能及时衔接周边群体的教育需求;
后续进展:随着招标工作的推进,学校的建筑蓝图将逐步细化,从 “规划” 走向 “实景”,未来还将公布师资配置、招生政策等关键信息,值得持续关注。
四、教育价值:填补空白 + 缓解压力,辐射区域发展
国农港学校的建设,对平谷区乃至北京市教育格局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平谷区而言,学校的落地将彻底改变区域内优质十二年制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尤其是高中部 54 个班的规模,能大幅提升本地学生 “家门口上好高中” 的机会;
对中心城区而言,预留学位可分流部分外区学生,缓解海淀等区域的学位压力,促进教育资源的跨区均衡;
对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而言,学校将为入驻人才子女提供稳定的教育保障,解决 “后顾之忧”,助力平谷区打造 “科创 + 教育” 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声明:本文来源网络,由北京小升初信息网站团队排版编辑,若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025年小升初招生调整多,新1-6年级的家长想掌握升学政策、了解招生变动带来的新机会,关注公众号【在京家长帮】,与众多家长共同进步!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在京家长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