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理解,常常是不少孩子考试中的“绊脚石”。明明文章读了好几遍,可写出的答案总跟标准答案差一口气,这让家长焦虑,孩子也沮丧。其实,阅读理解并非靠运气或天赋,而是有章可循的,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就能让孩子在这一题型上少丢分甚至拿满分。
先审题再读文,效率翻倍
很多孩子做阅读理解时,一拿到文章就匆匆忙忙开始读,看似投入,结果答题却抓不住重点。这其实是顺序出了问题,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审题,再带着问题去读文章。
问题里往往藏着关键信息,比如“概括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文中的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作者在第三段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这些问题不仅划定了答题的范围,还暗示了题型。就像玩游戏时,先领取任务才能按路线完成,做阅读理解也是如此,先看问题相当于领取任务,再读文章就是寻找线索。若一开始就盲目阅读,只会事倍功半。
不同题型有“套路”,拒绝废话
阅读理解的题型看似多样,实则可以归纳为几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对应的答题方法,掌握这些“套路”,就能避免写些无关的感想式废话。
概括类:这类题要抓住“谁、做了什么、结果如何”这几个要素。如果是说明文,就只需点明说明对象及其特点。答题时越简洁清晰越好,不要东拉西扯。
赏析类:答题时要明确修辞手法、修辞特点以及表达效果。例如,拟人能让事物更生动形象,比喻能增强内容的形象性,排比则可以起到强调情感的作用,这几个方面都不能遗漏。
含义理解类:做这类题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挖掘句子的“弦外之音”。很多句子表面写景色,实则在抒发情感;看似在叙事,实则可能暗含讽刺。只解释字面意思肯定拿不到高分,必须写出背后的情感或深意。
作用类:段落的开头、过渡、结尾各有其常见作用,标题也有“点题、作为线索、吸引读者”等作用,这些都有固定的答题方向,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不能泛泛而谈。
答题重精准,卷面要整洁
不少孩子觉得答题写得越多越好,于是长篇大论,内容却空洞重复。其实,高分答案讲究“要点清晰,逻辑分明”。
推荐用①②③这种列点的方式作答,这样老师批改时能一眼看到重点,也显得条理清晰。即便内容不多,只要答到要点上,信息密度高,一样能得满分。
另外,卷面整洁也很重要。语文虽不是书法比赛,但整洁的卷面会给老师留下好印象。孩子如果能写一手工整的字,即便答案内容一般,也可能获得一定的印象分。
勤加训练,提升理解能力
有些家长疑惑,孩子读了很多书,可阅读理解能力就是提不上来。其实,阅读不是简单的泛读,而是需要“技巧化”的训练。
孩子每次做完阅读理解后,要认真订正并反思:为什么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不一样?标准答案用了哪些关键词?自己的答题思路是不是有问题?
哪怕每天只练一篇,或者两三天练一篇,只要长期坚持,阅读理解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
总之,阅读理解拿高分的关键在于掌握方法和技巧,而非盲目刷题或凭感觉答题。让孩子用对方法,坚持训练,就能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声明:本文由北京小升初信息网原创,转载请先联系管理员取得授权。
2025年小升初招生调整多,新1-6年级的家长想掌握升学政策、了解招生变动带来的新机会,关注公众号【在京家长帮】,与众多家长共同进步!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在京家长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