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作为高校招生的一种重要方式,受到众多考生和家长的关注。了解强基计划的方方面面,对于考生合理规划升学路径至关重要。和北京高考信息网一起看看吧。
一、强基计划的基本情况
(一)什么是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是高校自主选拔招生方式,依据考生高考成绩和校测成绩择优录取,突出基础学科,入校后单独编班重点培养。
(二)报考强基计划的好处
缓解高考裸分压力,增加进名校机会。
招生和培养一体化,便于提前生涯规划。
为竞赛银牌及以上考生破格入围创造机会。
校测可提升考生素质,增加阅历。
二、适合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
(一)成绩优异的考生
高考成绩突出者有优势。
(二)相关学科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
如五大学科竞赛金银牌获得者。
(三)学科竞赛奖项 + 高考成绩优异者
对基础学科感兴趣或学科能力突出者。
想冲刺高水平大学的考生。
有竞赛奖项的考生。
有深造打算且家庭条件较好的考生。
三、强基计划的专业设置
开放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汉语言文学等专业,部分学校还包括信息与计算科学、基础医学等多个专业。
四、强基计划入校后的相关问题
(一)能否转专业?
多数学校本科阶段原则上不允许转专业,硕博阶段可在本专业或相近交叉学科深造,个别高校本科明确不许转,部分高校允许强基计划内转专业。
(二)动态考核机制
各高校有动态考核,考核不通过需离开强基班,普通班优秀学员可进入强基班。
(三)本硕博连读问题
考生可在完成本科学业后选择退出;高校对强基生动态考核,通过者可进入本硕博衔接或直博培养。
五、强基计划院校定位方法
(一)考生自身实力和兴趣爱好初步定位
综合评估高中成绩、高三成绩、成绩排名、特长爱好。
(二)目标高校第一轮定位
统计高校上一年招生政策,结合现有硬性条件筛选。
(三)目标高校第二轮定位
在第一轮筛选基础上,结合地域、城市、专业实力、后续发展等多维度权衡,最终确定 3 - 4 所备选高校。
六、强基计划的分数线与简章发布
(一)入围分数线
为高考裸分成绩,分省分高校,可查看相关资料获取 39 所 985 高校 2024 年强基入围分数线。
(二)简章发布时间
通常在每年 3 月下旬 - 4 月初发布。
七、强基计划报考流程与相关材料
(一)报考流程
需按要求进行操作。
(二)报名材料
大多数高校无需附加材料,少部分如北航等需要自荐信,以 2025 年各校报名系统要求为准。
八、强基计划的分数优惠与竞赛奖项作用
(一)是否能降分?
按照综合成绩录取,虽无明确降分优惠,但从往年情况看,录取分数比高考裸分录取分数低 5 - 35 分,有竞赛基础的考生在校测有优势。
(二)竞赛奖项的作用
多数高校破格入围条件为五大学科竞赛银牌及以上,银牌以下考生可凭高考成绩报考,在校测发挥专业特长优势;部分高校省一奖项可作报名材料上传,且奖项在校测中可能占分值。
九、特殊考生报考问题
(一)没参加竞赛或奖项低能否报考?
可以,综合成绩优秀有机会入围,没参加竞赛的考生可关注校测仅考面试的高校。
(二)文科生报考是否吃亏?
强基计划入围更看重综合成绩,文科类赛事活动奖项在校测面试能体现文科专业学习潜力,有一定优势。
(三)复读生能否报考?
复读生可以报名,其报名系统与高考报名相关联。
十、强基计划与其他招生方式的关系
(一)能否同时报考?
强基计划、综合评价和高校专项只要符合条件可同时报考,但校测时间可能 “撞车”,需做出取舍。
(二)录取顺序
强基计划在所有批次前录取,综评和高校专项一般在提前批或特殊招生批次录取。
十一、强基计划报名相关问题
(一)报名费
高校强基计划报名免费。
(二)报名时间
往年大概 10 - 20 天左右。
(三)专业修改
报名时间内可修改专业,报名截止后不能修改。
(四)学费
与高考统招录取学生学费一样,部分学校有奖学金倾斜。
(五)报考院校和专业数量
报名系统限制最多报 1 所院校,各高校对专业报考数量限制不同。
(六)一本线含义
未合并批次省份为理工类 / 文史类一批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合并本科批次省份的特殊类型最低录取控制线可视同一本线。
(七)户口限制
强基计划对户口无限制,针对农村特殊区域招生的是专项计划。
(八)竞赛获奖科目与报考专业关系
大部分高校不要求完全一致,但基于学科特长和兴趣爱好,建议做一定匹配。
(九)身体限制
部分高校专业对视力有要求,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其他符合国家标准即可。
(十)理科生能否报考文史类专业?
部分高校文科专业文理兼收,以高校简章要求为准。
(十一)竞赛生报考选择
国二以上奖牌的竞赛生录取需结合高考成绩,建议与院校招生组沟通后决定;对于五大学科竞赛铜牌奖项考生,综合评价和强基计划可都报,需权衡招生专业和自身成绩选择。
(十二)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的作用
大多数院校在校测面试环节参考,部分高校将其作为评分依据。
十二、强基计划入围规则
(一)校测入围规则
分为凭高考成绩和凭学科竞赛奖项两类。凭高考成绩又细分为 4 种方式,包括依据高考原始成绩、高考成绩及重点学科加权成绩、单科高考成绩 “破格”、高考后出分前校测报名成功即可入围;破格入围要求五大学科奥赛银牌及以上奖项。
(二)校测入围比例
一般为招生计划的 3 - 6 倍。
(三)入围分数线
是高考裸分成绩,不含加分。
(四)判断能否入围的方法
考生可在高考后合理估分来判断是否确认校测。
(五)破格入围考生名额问题
破格入围考生不占用招生计划。
(六)未入围考生递补问题
强基计划校测入围资格一般不会候补,部分高校会在已录取本科生中二次选拔招生。
(七)入围后竞争范围
强基计划名额分省设置,除中科大笔试是全国竞争外,其他高校入围考生省内竞争,存在调剂和再次选拔可能。
十三、强基计划校测相关问题
(一)校测内容
包括笔试、面试和体育测试,部分高校不考笔试仅考面试,2025 年以高校简章和实际安排为准。
(二)校测地点
一般在高校本部校区,也有高校在全国设置考点。
(三)体育测试要求
以高校简章公布为准,部分高校强调体育测试不合格不能录取。
(四)考前确认
在高考出分前进行,未确认则高考成绩达到入围标准也无法参加校测,确认后不参加可能影响诚信档案。
(五)校测时间
2024 年复旦、上交大、南大等 10 校校测在高考后、高考出分前进行,难度较大,其他高校校测在高考出分后进行,一般在 6 月 28 日 - 7 月 4 日之间。
十四、强基计划志愿录取相关问题
(一)志愿填报
强基计划报名即为志愿填报,未录取不影响其他批次志愿填报和录取。
(二)专业服从调剂
可参照高校报名系统要求选择。
(三)志愿修改
报名结束前可取消重新选择,结束后无法修改。
(四)综合成绩计算
综合成绩 = 高考成绩85% + 校考成绩15%,以高校当年招生简章为准。
(五)强基锁档
强基计划不用填报志愿,录取在本科提前批之前完成,一经录取不能参加后续批次志愿。
十五、强基计划就业培养相关问题
(一)学生培养模式
强基计划单独编班,设置小班或实行书院制等,有进出机制,不适应或考核不合格将退出,普通班学生可通过考核补入。
(二)本硕博学习与转段政策
有优先本硕学习政策倾斜,多校有动态进出机制,强基生符合要求通过考核可免考研直通硕士或博士攻读,若想去其他学校深造需退出强基计划。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由北京高考信息网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小编删除。
温馨提示:为方便大家第一时间获取高考信息、学科竞赛、强基综评、少年班等升学政策,欢迎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老师微信即可入群,群内有老师将为大家线上答疑。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好友
邀请您进入群聊